追梦中华·扬帆浦江 | 海外华媒上海行:走进杨浦滨江 领略人民城市“生活秀带”

上一集 下一集
正在播放

【鹿见寰宇讯】8月21日上午,由中国侨联指导、上海市侨联主办的“追梦中华·扬帆浦江”2024海外华媒上海行来到杨浦区,开始“滨江家园”专题采访。来自加拿大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埃及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,先后参观走访了“杨浦滨江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”、“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”和“世界技能博物馆”,感受杨浦“生活秀带”“创新秀带”“文化秀带”“人才秀带”的生动乐章。

位于杨浦区秦皇岛路32号的东码头园区(原黄浦码头),是杨浦滨江的红色地标。1912年初,为“输世界文明于国内”,李石曾和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“留法俭学会”,鼓励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节俭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。经过几年发展,1919年,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,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掀起。这场当年席卷全国的伟大运动,唤醒了万千青年,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。包括周恩来、邓小平、陈毅、聂荣臻、蔡和森、向警予等有志青年,从黄浦码头登上留法勤工俭学的邮轮,开启了追寻真理之旅。这些后来的中共重要领导人为新中国建立、社会主义建设、改革开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,更为上海、为杨浦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。

采访团一行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进行了参观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大家对“人民城市理念”的发展概述、理论渊源、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等做了详细了解。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由体现着杨浦百年工业、百年市政的“祥泰木行”旧址改建而来。2023年,该馆被命名为第八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总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,地上两层、地下一层,为钢木混合结构。展示馆内外景观相通,自然与建筑相容。在综合运用高科技展示技术的同时,具有“人性化、数字化、艺术化、集约化”的布展特点。

来自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表示,很高兴这次随着上海采风行来到我们杨浦区,杨浦区给我的感觉就是变化非常的大。之前我来到杨浦的时候就感觉,这个地方在上海的所有区里面它可能不是最出彩的那个,不是最先进的那个。尤其是今天我看到这些照片(旧改成果展)反映在弄堂里面洗澡、生火、生煤球炉的情形,就觉得之前的杨浦好像跟上海大都市这样的一个形象不怎么匹配。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图片以及我亲眼见到的杨浦区的变化,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它一点都不为过。我觉得在上海现在16个区里面,杨浦区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。这样的变化让我感受到,真的是人民城市人民建。做为海外华人媒体,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我们在杨浦区看到的,我们记录下来的、拍摄到的,用我们的平台传播出去,让更多的人看到上海的变化,看到杨浦区的变化。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1578号(原永安栈房)世界技能博物馆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上海市人民政府、世界技能组织三方合作共建,是世界技能组织认可的全球首家冠以“世界技能”之名的博物馆。博物馆以“小动作•大改变”为主题,聚焦手、脑、心的协同创新,设有“工具与我们的世界”“成功的全球运动”“技能发展与中国”“技能建设美好世界”“技能与基础科学”“技能与工业革命”六大核心展区,拥有与技能相关的珍贵藏品2000余件,目前先行展出800余件。在世界技能博物馆,采访团成员用心用情的不断记录,不断了解。来自日本东瀛新视野新媒体平台的媒体人蒙令华告诉记者,从前面一楼的那个装置,我就觉得很震撼。感觉上海无论是做什么事情,站的起点都非常高。这是一个站在全球的眼光来建的一个博物馆,所以我相信这个博物馆经过短期的一年两年的宣传,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或者来自海外的游客,到这个地方来打卡。

通过一个上午的考察采访,采访团成员对杨浦的发展变化有了全新认识。大家表示来杨浦不虚此行,一定会面向海外进一步宣传推介,让这座工业历史底蕴深厚、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的人民城市实践地深入人心。

来源:上海侨联